Mobile01參加《iRobot掃地機器人》試用活動分享

首先,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來思比科技(www.hdc-tw.com)以及iRobot(www.irobot.com.tw)與Mobile01(www.mobile01.com) 一同舉辦的《iRobot掃地機器人》試用活動分享,家中原本就有一台iRobot 571,已經使用了6、7年了吧,除了換過一次電池外,基本上還頭好壯壯的,但在現今設備大都有遠端遙控的便利相比,相對失色很多,好了,廢話不多說,讓我們來看看iRobot 960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吧!

<外觀>

二寶很好奇地來看看爸爸是不是又亂敗家了。

 

內容物與571相似,包含了本機、Home base、虛擬牆,虛擬牆電池改用了3號電池,相對於571用的2號電池好多了,因較常備的是3號電池,所以使用上都是用套筒將3號電池轉成2號電池用。

 

虛擬牆變得較小巧,也更為漂亮。虛擬牆上有說明貼紙,讓人一目瞭然的知道虛擬牆有兩種功能,一是限制iRobot進入某區域(有效阻擋長度為3公尺),二是限制某半徑內禁止進入(直徑1.2公尺的半圓內)。

兩者的使用時機不同,第一種主要在限定iRobot在某區域內活動即可(或限制機器進到某區塊內),而第二種則是飼養貓狗的主人很需要的,就是避免iRobot去碰撞到寵物吃飯及喝水的器具。

 

輪到主角出現了,來看看960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吧!

從正面來看,與舊款的571相比,按鍵簡潔不少,這是因為960的設定均可由iRobot app來進行設定,而571則必須靠按鈕進行設定,雖然都可以定時打掃,但還是有差異的,差在哪呢?以我家為例,我的iRobot置放的位置是在一個鐵架下面,使用571時,若要更改設定,必須先將機器拖出來設定才行,但960則可以悠哉地坐在沙發上設定,或是出門在外隨時更改設定都可以,另外,571若要設定定時打掃,則必須先設定機器內部時間,但若不幸機器的電池沒電(可能卡住導致或是電池老化),則必須在確認一下時間是否跑掉,不然機器有可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間出來工作。

而關於定點清潔,我覺得有趣,但有點雞肋。因為1.APP上無法控制掃地機方向,所以要人工將掃地機搬到定點,2.APP上面沒有這選項,所以得手動按下此紐。這對於智慧生活(懶人生活?)來講還是有點不足阿。但是定點清潔還是有好處的,畢竟在某區塊內以繞圈方式清潔,是可加強局部區域的潔淨度,請看下面影片(有加速處理)

側面來看,兩者高度相近,但iRobot 960略高點。

儀錶板上有簡單資訊,左到右為WiFi指示燈、故障處理指示燈、電池指示燈、集塵盒裝滿指示燈、Dirt Detect指示燈

這是iAdapt攝影機,透過這攝影鏡頭做定位跟掃描,達到更佳的清掃!

現在來看看肚皮吧。960跟571主要設計大致一樣,但571防墜偵測只有4個,而960增加到6個,位於機器的中後方,可以降低機器於轉向或是倒退時墜落的風險。而地板追蹤感測器則是960新增設的。另外,集削刷有所改變,原本使用的是一個毛刷+一個塑膠刷,可以看到571上面會有繩子纏繞,而繞後非常的不好清理,即使是頭髮也是一樣難清理,而960使用了軟的塑膠刷後,相信可以改善這問題。

軟刷有防呆裝置,即使拆下來清潔更換,也不用擔心裝反或是前後安裝錯誤,這是很貼心的設計,舊款的571則沒有安裝前後的防呆。
iRobot 571毛刷若纏繞住繩子跟毛髮,會很難清潔,必須拆卸下來,有時還必須拿剪刀或小刀幫忙處理。(請忽略他很髒)

 

集塵盒,出風口處有安裝濾網,確保機器人排放出來的氣體,不會夾雜著剛吸入的灰塵。平常可以取下HEPA清潔。

 

邊刷部分,新款的似乎比較粗了?舊款的有一陣子很常斷腳,現在加粗了,應該可以降低斷腳的風險。

Home Base有進步了,沒有拖一個大大的變電器在後面。

 

 

<手機iRobot app>

iRobot 960的方便之處,就是可以輕鬆的用手機完成機器設定,並且清楚的知道iRobot目前狀況、打掃報告等資訊。

首先,先到Google play搜尋並下載iRobot app,安裝完後,會教導如何設定機器的WiFi連線,這部分漏掉沒有截圖,但設定相當簡單,並不會遇到太大問題,完成後,就進入到主畫面,畫面很簡單,並有初次使用教學。下面有左到右分別是清掃喜好設定、紀錄、定時打掃設定、機器人資訊與設定。

 

左上方的目錄點選進去,可以新增或選取機器人。

 

 

 

 

清掃喜好設定中,清掃通過有分為自動、清掃通過一次、清掃通過兩次,一般設定在自動即可,若要加強清潔,則可設定為清掃通過兩次。

紀錄部分,則可清楚記錄iRobot 960的清潔時間、區域大小,並且畫出家中平面圖。

 

 

定時打掃,這是很方便的設定,當初就是因為571可以設定定時打掃,所以才購入的。不過其實現在既然都可以遠端遙控了,要何時掃只要app打開點一下clean即可,定時的好處就幫你省下點選的工,但若一天想掃個兩次,目前這app無法靠設定達成,必須手動啟動一次。

而主頁下方最右邊的機器人資訊與設定,主要是管理iRobot 960的耗材設定重製,以及iRobot名稱、Wi-Fi、待機模式等進行設定。

集塵盒滿了後,app會告知,此時無法進行清潔。

這個app基本上該有的功能大致上都有了,但是很可惜的,並沒有操控機器人方向的按鈕,記得571的遙控器有這功能阿,若希望機器人可以到某地方進行清潔作業,直接操控機器人過去很方便,也不用慢慢地等機器人掃過去,或是還得人工搬運機器人過去,這樣顯得不夠智慧啊。另外,既然家中的平面圖可以繪製出來,是否可以直接點選該平面圖,指定機器人去某房間進行清潔呢?希望後續的app能有這樣的設定。

 

<清掃測試>

直接先看看掃了幾天的成果,可以說是十分驚人阿。而HEPA確實隔絕的髒污,沒有讓集塵盒的灰塵越雷池一步。另外就是軟刷部分,可以發現即使繩子纏繞,也可輕鬆清除,看來是解決了571的毛刷不易清潔的問題了。

 

首先,我們先來看看家中障礙物對於iRobot 960會造成什麼影響呢?一般家中主要的障礙物,應該是桌腳、椅腳,但這些只是會讓iRobot 960轉向而已,不會導致iRobot 960卡住停擺,最容易造成卡住的,不外乎就是地墊、電線、拖鞋等至於平面的障礙物,因為iRobot 960有機會跨越,但卻可能爬到一半卡住,或是被線捲繞等狀況發生,因此,讓我們實測一下iRobot 960的越野能力吧。

地墊約2cm高,可以看到iRobot 960毫不遲疑地衝上去,並輾壓電線後再下去,之後又勇猛的衝回來。雖然iRobot 960很勇猛的不會阻擋,不過若是許可,讓掃地機打掃時還是盡可能的收拾一下,除了降低掃地機被卡住的可能外,也可以讓掃地機把家裡打掃得更為乾淨。

因家中小朋友過敏關係,其實腳踏地墊已經收起來很久了,但這次為了測試,特地將腳踏墊取出測試,並放上咖啡渣,測試用了兩種地墊,希望可以看看iRobot 960對不同腳踏墊的清潔程度,而為了讓iRobot 960可以專心在地墊上清潔,所以將其困在牆角處。(因讓iRobot 960打掃了5分鐘之久,所以快轉避免枯燥)

清潔效果差強人意,表面看起來乾淨,但實際上拿起地墊後抖動,仍會掉落許多咖啡渣。不過,一般家裡地墊也不可能搞到這麼髒,若能忍受這樣的環境,應該也用不到iRobot吧。(笑)

而一般的磁磚清潔則沒有問題,輕輕鬆鬆的就可以把咖啡渣清除乾淨。

另外,iRobot 960跟舊款的iRobot 571清掃方式不一樣,960是直線式往來清潔,而571則是有記憶性的清潔,可以從下面影片看出其差異性。可以看到我對iRobot很苛刻的,連居家空間都小小的,不過他每次總能正確地找到家,真的不錯。(大笑)

這是iRobot 960的清潔方式。

這是iRobot 571的清潔方式。

至哪種比較好?其實沒有一定答案。我個人認為,如果家中東西固定,記憶清潔方式的iRobot 571也能打掃得很乾淨,但若是家中擺飾常常變更,那iRobot 960的清掃方式會較為合適。

最後,我們來看看虛擬牆的使用方式吧。如果家中某部分不希望機器人進去打掃,如:小孩玩具房、廚房、雜物間、廁所……等,我們除了用其他大型障礙物擋住通道外,也可以選擇使用小巧美觀的虛擬牆幫我們完成任務。

瞧,iRobot 960完全不敢靠近,在接近虛擬牆的地方就乖乖地轉向了。

 

 

<心得>

iRobot 960與iRobot 571相比,多了便利的WiFi功能,這是吸引我的地方,不論在排成設定上,或是臨時起意的遙控清潔,都十分的便利,但功能上希望可以再新增方向遙控或是指定區域打掃等功能。另外,新舊機型相比較後,部分細節改進了,譬如Home Base變電器變小了、邊刷變粗勇了、集塵盒釋放紐變大變好按了、虛擬牆變小變漂亮了,還有一些機器本身的增強功能,在在都顯示了iRobot的進步。

在清掃能力方面,依幾天連續使用的感覺來說,真的很不錯,雖然測試中對於腳踏墊的清潔能力差強人意,但那是較為極端的測試,一般的瓷磚地板清潔可是難不倒iRobot 960的,所以可以放心地將日常清潔交給iRobot處理,也讓自己有更多的放鬆時光。

家中原本就有iRobot 571,使用了這麼多年來,對iRobot的印象真的很不錯,除了一般耗材外,機子使用上完全沒出過問題,非常耐用。而在清潔方面,對於上班族真是一大助手,每天讓IRobot出來工作個一次,家裡就可以維持基本的潔淨,而也因為iRobot的幫忙,也讓居家清潔更為簡便,縮短的打掃時間拿來與家人同樂,真的很棒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